【月季】树状月季生产操作规范


树状月季生产操作规范

【月季】树状月季生产操作规范

文章插图
树状月季产地环境要求
水分 树状月季耐旱 , 忌积水 , 适宜于地势干燥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。 水分的控制要根据树状月季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来进行 , 苗期、营养生长期要干、湿交替 , 即不干不浇、浇则浇透 。 在正常的夏季高温季节 , 2天至3天浇一次;春秋季节4天至5天浇一次;冬季7天至9天浇一次 。
当树状月季处于营养生长旺盛时 , 为促使花芽分化 , 提早开花 , 应适当控水7天至10天 。 在施肥前应控水2天至4天 , 土壤略干有利于吸收肥力 。 高温季节 , 虽然温度高、叶子蒸发量大 , 但不适合“大水”和“大肥” , 尤其是暴雨后要及时排水 。 冬季休眠期以土壤稍偏干为佳 。
光照 树状月季最适光照强度为1万勒克斯至5万勒克斯 , 叶片光合饱和点为3.5万勒克斯至5万勒克斯 。 如光照强度过低则开花减少 , 花枝伸长细弱;反之 , 过强时则花枝变短 , 红花容易产生黑边 , 黄花容易褪色或焦边 。
温度 树状月季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7℃至19℃ , 怕热惧寒 。 如温度持续低于5℃时 , 植株会进入休眠状态;气温持续30℃以上时 , 会停止生长、进入半休眠状态 。 树状月季生长的最适夜温为14℃至16℃ , 喜欢高温的品种则为17℃至18℃ 。 树状月季最适的昼温为20℃至25℃ , 温度过高时会影响质量、产量 , 且畸形花增多 。
土壤 树状月季适宜于通透性好、有机质含量高的砂质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, 最适pH值为6.0至7.0 , EC值为0.5毫西/厘米至1.2毫西/厘米 。
规格要求
高干型树状月季
中干型树状月季 树状月季的树干挺直、干高在50至90厘米(分枝点至根颈处) , 干粗2厘米以上 。 分枝良好 , 树体结构均衡圆整 , 树冠顶部分枝不得少于2个芽 。
矮干型树状月季 树状月季树干挺直、干高30至50厘米(分枝点至根颈处) , 干粗1.5厘米以上 。 分枝良好 , 树体结构均衡圆整 , 树冠顶部分枝不得少于2个芽 。
嫁接繁殖
嫁接时间 一般芽接在5月至9月进行 , 树状月季的嫁接最适宜在冬季的12月下旬至1月中下旬 , 在温室内进行带木质部芽接 。
嫁接方法
(1)贴芽法:疏剪砧木→取芽→削芽→削砧→切砧→插入→捆绑→浇水 。
(2)成型砧木树冬季带木质部芽接法:在秋冬季节将落叶后的砧木提前(一个多月时间)挖取上盆或移栽到温室内养护管理 。 到12月下旬就可以开始进行带木质部芽接 。 先在砧木主枝上进行削砧 , 紧接着在备用的接穗月季枝条上削取长2厘米的芽片 , 带部分木质部 , 之后将削好的月季芽插入削好的砧木上 , 两个削面的长度要相等 , 两者的形成层要对齐 , 最后用塑料带子进行绑缚 , 松紧适当即可转入养护管理 。
嫁接后管理 对嫁接后的植株要加强管理 , 随时摘除砧木上萌发的小芽 , 确保月季接芽的正常萌动 。 等到确认嫁接成活后 , 到四五月份再把植株栽到大田养护成型 。
种植养护
施肥和整地 基肥的施入量: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以上 , 但最高不超过5000千克;农家肥中养份含量不足时再添加部分化肥补充 。 基肥还应根据生长期长短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来调整施肥量 。 基肥以撒施为主 , 深翻深度25厘米至30厘米 , 与土充分拌匀后做畦 , 畦宽120厘米至250厘米 , 沟宽40厘米至50厘米 , 畦高20厘米以上 。
定植密度 小苗每畦定植二行 , 行距为90厘米 , 株距为60厘米 , 定植穴规格为30厘米×30厘米;大苗每畦定植二行 , 行距为120厘米 , 株距为150厘米 , 定植穴规格为40厘米×40厘米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