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及作用

【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及作用】太子参是一种非常好的补药,主要用于孩子的比较多 。太子参也叫孩儿参、童参 。太子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被用作治疗小儿食欲不振、干咳少痰、病后体虚、盗汗、夜间惊哭、小儿夏季热等疾病,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。

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及作用
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
太子参对于治疗小儿疾病效果非常好,而且用途广泛,太子参药性平和、味甘,有补气生津的作用 。常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干咳少痰、病后体虚、盗汗、夜间惊哭、小儿夏季热等 。实验研究证实,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,改善心功能 。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,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 。
黄芪红枣太子参汤
材料:黄芪15克、红枣7枚、太子参10克 。做法:将黄芪、红枣、 黄芪红枣太子参汤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,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代茶给孩子喝 。
功效提示:这款汤有补肺健脾的功效,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 。
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及作用
银耳太子参炖鹿肉
材料:银耳50克,太子参15克,鹿肉300克,10克,清汤1200克 。
调味料:盐5克,鸡精3克,糖1克,胡椒粉1克 。做法:
1.银耳、太子参分别用温水涨发好,鹿肉切蚕豆丁大小汆水,姜切片待用 。
2.将净锅上火,放入清汤、太子参、银耳、鹿肉、姜片,大火烧开转小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 。
功效:鹿肉营养丰富,长期食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,对面黄体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。银耳可养阴生精,润肺健脾,对阴液亏虚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。
太子参的作用
太子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东、华中、华北、东北和西北等地,药材主产于江苏、山东,安徽等地亦产,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“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” 。太子参主要治疗肺虚咳嗽、脾虚食少、心悸、怔忡、水肿、消渴、精神疲乏等疾病 。
1.用于脾气虚弱、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。能益脾气,养胃阴 。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 。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
2.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、虚热汗多 。能益气生津 。治气虚肺燥咳嗽,配北沙参、麦冬等,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、多汗,配酸枣仁、五味子等 。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,均弱于西洋参 。
太子参的2种常见食用方法及作用
太子参也是人参的一种,是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一种补品,人们如果有身体虚弱或者病后不能恢复的,可以吃一些太子参,能帮助人们滋补身体,平衡营养,还可以有效治疗身体疾病,帮助缓解气阴不足、心悸失眠的情况,是我们身边的非常好的滋补食品,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中的中药材名单 。


    推荐阅读